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08

不见了的记忆中味道


近来常外吃。而且尽吃些不甚健康的杂粮。明知道这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遭蹋,还是未能完全坚持我的健康素食理想。心有千千结,我一直在找寻记忆中的味道和感觉,始终不肯把儿时与曾经伴我成长的事事物物切割,亦不愿把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遗忘,而我与母亲共享的美好时光都在厨房,都在弄吃的。我喜欢妈妈的娘惹佳肴,妈妈欣赏我乱七八糟配搭的现代化食物。

我亦怀念与老公交往时,常光顾的街边小吃。一碗面一碟粉肠就是一餐的日子,那种味道至今难以忘怀。今日任我们可以随心所欲选择用餐场所,家里?餐厅?酒楼?大餐小餐,不必再为袋子里的有限金钱而犹疑和择食。可是那种甜蜜的恋爱味道已经云消烟散消失无踪。

持长素并不难,放下才是 难。愿我终有一天会如愿以偿,完完全全放下。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不争气的中国食品


中 国的有毒食物累见不鲜。最近所发生的婴孩奶粉有毒事件,更让人震撼感叹嘘嘘。中国市场是如此庞大,只是内销,已经可成就世代生意,为什么不能为长远利益著想,如此急功近利,杀鹅取卵,自断钱途与前程?君不见欧美的奶粉厂,家家的品牌都是做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那一家年年不是盘满钵满赚大钱?

中国厂商太不长进了,制造出如此让人心寒的黑心产品,危害他人健康,草菅人命,毁恣国誉,并把自家的市场双手拱让给欧美去拢断。

曾经在中国甘肃省景泰镇因食物不卫生,严重食物中毒,上吐下泻整个星期,危险性与辛苦性不言而喻。 我对任何食物都不敏感,但恐惧感却愈来愈强。

科学技术越蓬勃,资讯越发达,五花八门的食物添加剂,凝固剂,保鲜剂,防腐剂,色素等等化学品,越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人,恐慌,悲哀,无奈!

Thursday, September 4, 2008

对食物的执著


不少法师欣赏我的烹饪手艺,喜欢我相应比较健康的素肴,有些也鼓励和邀请我到寺庙帮忙,但我这个唯美主义者,就是无法与道场的厨房格调相契合,与其厨房人员的工作方式,亦格格不入。不言其他,只是目睹他们把我在家煮好摆设点缀漂亮的供品,乱七八糟的转舀在其他不合适的碗碟内,我心里就不舒服。

我爱护一根一草一木,我尊重一切烹饪材料,既使已经成为菜肴,我也是要把它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由于这个我始终未能放下的执著,我未能在道场种福田,也无缘把美丽的食物供献给精进修行的出家众。 所以一直来都非常想在家办个dana, 准备最拿手好菜,请法师来我家应供。 但是想归想,总是未能付之行动,每次当把时间定好菜单构思好后,还是犹豫,始终不敢轻举妄动。

人到了力不从心的尴尬时期,很多事情实已不能随心所欲了。哀哉!时不于我也!

Tuesday, August 12, 2008

餐业者的灵魂



感慨于理想的餐馆,健康好吃的菜肴,尤其是素餐厅,难觅难寻。 只要有机缘碰上,我们都会不约而同雀耀万分,相互通报,四处为之免费宣传,给与无限支持,希望他持续长久。 令人沮丧的是往往窃喜不多久,端出来的菜肴已面目全非。 餐馆不变,老板依旧,厨房的人事已非,多数馋饔者感叹挽惜之余,只有慢慢掉头而去,不再留恋。

厨师肯定是餐业者的灵魂。 多少例子,菜馆由于厨师的巧手与功力,生意盎然,因为厨房人士的变动而生意一落千丈。 成是他,败亦是他。 请餐业者对症下药吧,别让我们一而再的,一场欢喜一场空。 很多已离开本职的厨师,手艺是非常令人怀念的。

愿我有缘能与他们的菜肴再相遇。


你会舍得吃吗?

我的朋友说懂得吃,舍得吃,舍得给人家吃,都是以身带来的一种福气。 我甚不以为然,本人相信一个人的敏感性,嗅觉和味觉,是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磨练和熏染,始能修成无误的正果。

没有一定程度的见识与经历,亦无法开敞胸襟,接受与分享一切事与物,明白施与受并重的原理。

三十几年来在职场上东征西奔,确实是滋长了我的常识,挑醒了我的味觉,撑开了我的胸怀,造就了我这懂得吃,舍得吃,亦舍得给人吃的福气。

我感恩亦惜福今日的我。

但愿大家都丰衣足食,世界没有缺乏粮食的恐慌,就是人人的福气。

Sunday, August 10, 2008

要回家的老妈子

七月三日黄老婆婆终于如愿以偿,安然辞世离开了人间。寄世九十余年,经过两次婚姻,丈夫皆不幸先她而去,此后她就夫死从子, 与大儿子生活,整整三十几年,一直都在为大儿子的家付出,持家,烧饭做家务事,帮助照顾扶养其四个孙子,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她大儿子的家就是她的家,她与儿子,孙子和这个家溶解成一体,已经不容分割。 执著着与大儿子的这份深厚情感。她情愿忍受着大媳妇的不合理对待,也不愿舍离这个家。她在这个家从来不曾闲过,甚至于八十多高龄时,她的儿子孙子媳妇还在享用她煮的美食。 老人家对家对儿对孙的爱护与贡献,绝非现代妇女可比得上的。

然而当有一天她摔跤了,行动不方便了,她却必须离开这个她热爱着的家。移居女儿家三年,得到女儿,女婿,外孙女无微不至的照顾,可她日思夜念的是那个她的家,她要回家。 吵着闹着哭着,大儿子勉强接她回家,老人家那时候的兴奋真的是不言而喻,失而复得,久别重逢的心情不过如此。然而她的快乐却是那么的旬间,那么的短暂,没多久,在未询取她的意愿或得到她同意之下,她服侍了半辈子的大媳与疼爱有加的孙子,就毫不犹豫的直接把她送进养老院。 心何以安,情何以堪? 她哭泣着说:我只是两脚不方便,为什么不能回家?

往后,她从此再不提回家,因为她已知道,家已遗弃了她,她永远是没有可能有机会再回家了。哀莫大于心死。 世间已无家可归,往天国吧!

黄老婆婆是我的家婆,我是她最小的媳妇。虽然我缺乏与她共同生活的福报,与她相处的日子亦不多,也不曾孝顺她,但我尊重她。 亲眼看着乘载着她的棺木扔进火坑里,熊熊烈火在两三小时内将把她焚成灰,怎不心酸泪落?

妈,安息吧!不必挂念也不用再执著你的那个家。 人间苦痛,极乐净土才是你永恒的家。你最不惦记的最小儿子与媳妇将会为你积福,持素四十九天,也会为你持颂地藏菩萨本愿经,为你在寺庙置放牌位,供佛供僧,也会为你超度忏悔,愿所有功德善根皆回向给你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Thursday, July 31, 2008

隔夜饭


去餐馆饭店用餐,除了所点的菜肴,我唯一的要求是请求供应现煮饭,而这也是最困难的。

马来西亚将近90% 的餐厅,为方便起见,米饭都会大锅的煮,当天若没用完,除少量留着炒饭用,其余的就赐给第二天的饔客来享用。早到的顾客付钱吃的米饭,大多数是隔夜或隔餐米饭。要求现煮饭,除非运气好,餐馆生意兴隆,没有存饭或旧饭刚好用完,否则可不容易啊!

在外用餐,我变得很龟毛,只因为一碗米饭。我的要求,每个服务生回应的都会说没有隔夜饭,是现煮饭,但假如你一直坚持,他会换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给你。

我亦从此挑剔,菜色佳但米饭不良的餐厅,我不愿再光顾。付高价吃顿饭,竟然要替餐馆清除其余剩的不益隔夜饭,不可思议。

米饭是亚洲人的主要粮食,一碟菜一碗热饭,即可成一餐。米饭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并无大害于人体。但是重复再煮或加热的隔夜饭可是有害于健康的。且其状态,香气,口感和即日煮的饭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消费者,是时候与我一起抗拒隔夜饭了吧!

怀念那真实的娘惹味


槟岛是一个华人人口集中的城市,但其饮食方式却深受马来社群影响。

从小我们家里煮的就是现在娘惹餐馆卖的菜色。 我母亲堪称烹饪高手,切菜丝比机器还快还细幼,做糕点的手艺亦经已失传,其红龟糕内的绿豆沙又细又滑又多,包的棕子精致又好吃。 餐厅如今供应的娘惹料理,真的是逊色得多了。

我们家并不富有,没有过山珍海味,但妈妈每餐只用一两块钱,普普通通的菜料,变煮出来的的菜肴,连邻居小孩都垂涎。我有幸遗传了她变化灵通的头脑,但是烹饪功夫却不及其十分之一。

Monday, July 28, 2008

非健康的素食者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廿一世纪里,无论居住于城市或乡村,人们已逐渐开始明白环境卫生与地球健全的重要性,亦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市场上保健食品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处处皆是。货品琳琅满目,价格不非。让人无可适从。

很多人至今尚不能理解,影响本身健康最大的是自己的饮居习惯。

佛教团体本着培育慈心的意旨,一直也在努力鼓吹素食是健康的概念。 当然,在因缘具足之下,能够成为一个长期持素者,这何尝不是件可喜的美事。但是许多持素者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教导与知识,忽略了食物材料与烹饪方式,长期食用煎煎炸炸,油油腻腻的斋料及化学元素制成品,变成了身体的负载,弄垮了健康,失去了自在,成为素食者最不好的典范。

讶异也有点儿悲哀,尚有许多佛友,几十年来常来寺庙颂经参加法会,对素食的认知仍然局限于寺庙内常供应的斋料菜肴,有些甚至于不曾接触到现代的所谓健康素食,什么是葡萄子油,何谓有益坚果类,一无所知。其实只要多接触一点资讯,明白各种植物的特性与本质,就地就时取材,就不难研煮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健康营养又美味可口的素肴膳了。


Tuesday, July 22, 2008

美馔的至理名言

我老妈子曾说过一句有关美馔的至理名言,厨房无师傅,唯懂得配料,舍得用料者是。我姐也认为厨艺是其次,食物之调料与原料影响大。两者固然皆对,但我更确信,不容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则是煮者心态,食者情绪。

孩子小时候非常欢迎家里请客,不但气氛好,菜肴多,且定然美味可口。 邀请者诚心诚意,每一道菜肴都会用心思,下功夫,尽心意的去完成。受邀者则是满怀高兴,带着喜悦与欢愉去共享。小孩子已经可以体会到,如此环境下享用的食物是最棒的。

今日今时,我尚依然坚持一个原则,心情欠佳,绝不入厨,不沾锅。



Saturday, July 19, 2008

不愿拼除的味觉


我挑食吗?朋友全说是,家人都认为是,我也以为是。 这确实吗?

我在槟岛出生,陪着我成长的是槟城名副其实的美食。 挑战我味蕾的是妈妈泡制的家常便菜,摆档,挑担子的形形色色小食。妈妈把不起眼的小鱼略煎去骨煮成的面线汤,鸡杂炒的黄瓜酸;挑担子的阿伯所卖的“青鱼”沙拉,唛粥+黑糯米粥,冬菜鱼丸冬粉汤配油条,其味何处可寻,于今何在?

真如作者符颂勤在“真味难寻”里所写的一样,我这老家伙,实不舍得亦不愿意,把这食物的原本真味从我味觉记忆库里删除。我要收藏封存至永远。


Saturday, July 12, 2008

唯美



我绝不是什么艺术家,美术界专业人士,只是倾向唯美,喜欢漂亮悦目好看得的东西。已至不惑之年,尚怀有妄想与冲动,期望还能探索与开拓另一段灿烂的生命,至今亦未曾放弃追求美好的事与物。虽然也常有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事,但当五彩缤纷的物物件件,弦眼夺目的景景色色呈现在眼前时,心境自然而然即转欣喜,豫悦非常。

我热爱颜色,欣赏艳丽。所以我喜欢准备味觉和视觉可同时享受的食物。


Friday, July 11, 2008

伟大的菩萨妈妈

DIPA MA 是一本书的名亦是一个伟人的称号。我今天终于把它读完了。Dipa ma 原名为 Nani Bala Barua, Dipa 是她妮儿的名字。她的慈悲与亲切让每位追随者皆视她唤她为妈妈。她确实是个菩萨。

Dipa Ma 于 25.03.1911 年出生在缅甸边界的一个印度村庄,父母笃信佛教,从小接触佛法,深受佛理影响。但是还是免不了逃不离封建社会的风俗,十二岁即出嫁,并饱受丧子丧夫病魔缠身的悲痛与悲恸。困难重重的坚苦处境但在因缘具足之下,她终于在缅甸如愿以偿迈向禅修的道路。她以一个毫无社会地位的妇妮,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心与意志力,努力精进,不懈不怠的修行,成为一个人人敬爱渴仰,学生遍布欧美的第一位妮性 (female) 禅修老师。她的伟大之处是她教导了许多在家妇妮如何在烦忙繁重的家务事中务实的修行。她证实了处处是佛法,人人可修行的真理。

她以身作则的至理名言是不管身处何境,在做何事,时间长与短,收拾心情,无二念不妄想不挂碍,一心一意专注的做好每一件事,随时随地一心不乱。 慈心观与内观是可互相成就的。Dipa Ma 清楚的传达正确的迅息与在家修行众,每时每刻都必须存有为自己为他人祈愿祝福的心态和慈心,不可有邪念恶意。 这才称为蝉修。

Wednesday, July 9, 2008

回归自然亦是福



从一个普通的职员到部门主管,营业经理,外销市场经理,行政经理,从德国公司到日本机构,本地厂商,再自立门户做自己的老板,厉经三十年。每天奔波辛劳,调解协商,开会见客的日子经已不再,烦忙躁恼的时期也已过去了。

我现在的生活就如我煮的菜肴一样平淡单调,没有了以往的灿烂和绚丽,但却多了一份舒适与安逸,我想唯有过来人始可尝到个中滋味,理解到这可是三十年经验之累集与融化的果实。

有幸回归自然亦是一种福报。

Saturday, July 5, 2008

简单即是美


吾非清净茹素者,但可是虔诚佛教徒,为了减轻年迈时可能承受的病苦,给自己及后辈不必太重的负担与烦恼,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臭皮囊。虽尚未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皆茹素,但把浑食挡在我厨房外的坚持亦是对素食的一种肯定与爱护吧。

曾经为了放弃四年精心经营的健康素食坊痛哭流涕,遗憾,感伤之余,好久皆近厨心怯,但后来婉转传入耳边的评价,终令我释怀。四年多来在工作坊用心创作,研发,配搭出来色香味俱全的美肴原来确实让不少人赞赏与怀念。能够如此令人回味,心愿已足,实不应再执著于不能持久的因缘!

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变成美,饮食生活亦逐渐回归自然。烹饪方式也同时简化,我发觉材料不外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子,芽,豆的健康美食还是可以美观并可口的。


Friday, July 4, 2008

退休妈妈的心境

退休多年,很想把以往三十年的人生经历及工作经验留给两个孩子,愿他们不必重复我的跌跌撞撞,但是时空转得太快,我已不合时宜,已失去时机。当孩子开始有了各自生活, 我就逐渐没有了演说之舞台,妈妈表达出来的见解,他们再也不会感兴趣,还有点不耐烦。

年长的母亲往往会对成长的儿女特别关怀,特别想了解他们多一些个,渴望参与他们的每一件事,尤其是在退休后的这段无所事事的日子里, 然而又有多少儿女曾试过去读解妈妈此刻的心境?

每一位妈妈或多或少都曾经为自个儿的孩子有过的成绩与成就感到骄傲,但没有几个孩子会为父母无悔无怨的付出努力不懈的生活而引以为庆与幸的。

职场上,我已退下,家庭内,位置亦也愈缩愈窄,我想应该是时候放下了吧!情绪心境生活尚未全面调适之前,如何规划将来的另一种不一样的的生活,就得靠我自己的智慧,人生最后的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佛菩萨加持加被,原我再精彩更充实,成为一个能够为自己自豪的典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