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8, 2010

大师苏米多不一样的开示

Ajahn Sumedho 是位高僧,出家四十年,也是西方传授佛法的一个根源特出人物。他原籍美国,1934 年在西雅图出生,在大学攻读东方和南亚的事务研讨。曾经是红十字会的义工,加入和平军后。于1964-66 年被派到婆罗门洲例行任务时,去泰国旅行而接触到佛法。予1966 年五月皈依尊者阿姜查的座下,正实剃度出家,成为大师后来最具影响力的西方弟子。他于1975 年协助其导师创办泰国第一所以英语教学的国际丛林道场 (Wat Pah Nanachat International Forest Monastery),以方便西方弟子学习佛法与戒律,并成为第一任住持。

1979 年他与导师阿姜查受邀一起参访英国。之后在导师的鼓励之下, 离开泰国远征英国。在当地创办了第一所佛教丛林道场 (Cittaiveka Forest Monastery), 并正式授权替众剃度出家, 同时亦创立了南传比丘尼剃度出家的十戒条律。西方佛教弟子从此有了个安生修行之所。五年后(1984) Amaravati Buddhist Monatary 亦成立。大师苏米多在国际僧团里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深具影响力的角色,是丛林行脚传统佛教一个大师级的卓越僧人。

大师的教学从不转弯抹角,非常直接,而且简单实用。他常常以他出家的经验编织成有趣的轶事,参透入开示中,教导学生如何实习禅修如何体悟生命。学生和信徒早就习惯了他诙谐的沟通传达方式。听众往往也在他幽默的谈笑间,感觉到他的爱心与慈悲。他非常强调顿然直觉的醒觉品质,和把此类的醒觉汇集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特别注重在生活中发展或提升智慧与慈悲的实际修习方法,他教导学生观看一切事与物的原貌,而非大家要或不要的样本。

今天有机会聆听他的现场开示,我福分菲薄。他在回忆和简单叙说着自己的出家因缘,还有与导师阿姜查的一些琐事的同时,也不忘一直提醒大家,一定要不断醒觉,持续反照,然后不停观察。因为大家只是触觉的见证者,非其主人。这其实即是四念处的择要。临接束,还慎重的告诉我们僧伽所需要的四种重要供养,袈裟,食物,居所和药物。弟子在心中虔诚的向他合掌顶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