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4, 2010

非洲孤儿-----马来西亚三十天生活掠影

非洲三十位孤儿是来自马拉威阿弥陀佛关怀中心的院童。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筹款兴建中学。小孩的年龄介于八至十四岁,一部分已完成小学课程,正需要步入中学继续学业,但是关怀中心还没有能力建设中学。由于缺乏国际慈善或人道团体的支援,经营非常辛苦。三千院童每天的衣食住行,消费庞大,皆得依靠善翁人士的捐助。加上教育费,负责的法师不得不为金钱烦恼,不得不为小孩的生计,小孩的未来,折腰攀缘。法师辛苦,小孩也辛苦。差不多每年法师皆得带着小孩四处奔波,表演。让出钱出力的当地善士,目睹与见识和了解院童的学习程度和健康的发展;同时亦继续为中心所需要的经费募款。非常赞叹法师为着这麽一个庞远艰难的目标,无怨无悔默默的在努力。相信成就道业途上,法师绝对不是一个人。十方法界的援助与肯定,将一定助他完成这伟大的事业。

小孩手工制品- 颜色鲜艳的草笠,创意十足的环保手推玩具车子,设计独特的铁丝手链。

与信众聚集佛堂,听法师开示。

排排坐,大家一起自在的享用餐点。柚子皮成了最佳装饰帽,舒服又清凉。

体会回教国热闹广场的圣诞气氛。女童逛发饰店因进女厕常被误为男童,只好买些发饰装饰其硬如铁丝的螺卷短发,以示区别。

(1)这美味一餐让我铭感心中,谢谢了。(2)语言没问题,让我们来交个朋友吧。



把非洲土产双手呈送法师的同时也唱歌娱众,感恩大家的关怀。

与本地小孩的互动,亦接受他们赠送的结缘品。



大人小孩都争着把他们摄入镜头。

他们不抗拒拍照, 但表情各异,大方的,羞涩的,开朗的,全有。

练颂时刻。非洲的乐器加入了梵呗法器,敲打的音响,非常动听。



自我介绍。每个小孩都有其梦想。祈愿他们个个梦想成真。



槟城光华日报总经理与他的同事,一点都不怜香惜玉,使命用力要把小孩用气功以腹吸住的铁碗扒开,结果弄痛自己的手。练功者毕竟是个小孩。

小孩,法师和其中一个义工同日庆生,现场响起洪亮的南无阿弥陀佛,祝你生日快乐音调未改,词已被改为南无阿弥陀佛了。

每到一站的寺庙, 小孩代表都会跪着把纪念品呈上给法师。这是他们对长者的尊敬。也是他们的一种教养。



用餐过后,小孩都会不忘以唱歌来表达谢意和感恩。

华人改不了的传统习俗,给一个红色的如意吉祥。槟城的阿姨阿婶阿婆在准备红包给小孩。

槟城信众集精会神观赏小孩唱福建歌曲。这可是他们道地的方言。

法师带领小孩佛前上供。小孩也以一曲感恩的心结束这难得的共修会。

寺庙都以道地的马来西亚佳肴款待外来宾客。闻名遐迩的椰浆饭,爪哇面,芒果糯米饭,还有本地出产的各种水果。 小孩不大会吃果王榴连,倒是非常喜欢山竹红毛丹水蓊。



红福寺古老的骨灰灵塔和寺庙旁盛开在树上的水蓊花。玩具博物馆如假似真的外星人。


玩具博物馆内收集了馆主三十多年来的收藏,形形色色,美不胜收。美中不足的是缺乏动感。

小孩欢天喜地的在槊像前留影。



集精会神的一刻。



欢乐玩笑的一面。



年纪较大也比较成熟的几位小孩,年龄也不过十三四岁。

六位美丽可爱的女孩,志愿宏大,以后誓要当医生,护士和教师,回馈社会。

整装待发。精进早课,持颂阿弥陀经。

休闲时光,闲聊和看电视节目。

念诵礼佛。

(1)螺丝型的短发若剪得太短,重生长时往往会倒勾入头皮,造成疼痛。
(2)非洲小孩虽然大多数赤脚,但身在国外,入乡随俗,又有活动,穿鞋子还是较安全舒服。

干手活时的专心,用餐前供养时的严肃。房间里收拾整齐的行旅箱,仅仅有条的床铺,在在显示小孩的规律生活。



定时定律的集体用餐时刻,犹如兵队的训练,培育的至少会是一群生活将会有规律的下一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