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妈妈,黄妈妈与和妈妈是佛教道场认识的三位佛友。来往五六年,相识相知,常在一起念佛拜忏,相互交流沟通鼓励学习。然而因缘不长,情谊未能恒远持续,诚属遗憾。
性格倔强的温妈妈,年届七十。生长在一个封建但环境尚不错的家庭。家里的长辈不乏学佛之士,故小时已略闻佛法。由於父亲重男轻女,她忿忿不平,在念初中时即与刚结识的一位男友结婚,当时的她才十六岁。两个无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始新生活。当六个孩子相继出世,生活逐渐安定,丈夫竟然出轨了,争争吵吵的结果劳燕分飞。那时的她也只不过三十出头。结束婚姻的她带着六个小孩,努力钻营挣钱。老天爷对她也不薄,失婚的她却财源广进。诚如他自己所说,钱财是成堆的往她身上送。她置业置产,累积了不少财富。也为儿子往后的事业铺上了一条康壮大道。儿女成家后,她亦积极精进的学佛,对佛法佛理认识甚深。但由于剽悍的个性和强势的态度,她始终未能与儿女,媳妇和睦共处。最后被迫搬离儿子家,母子从此反目成仇。虽然腰缠万贯但家庭失和,身心受熬煎,让她未能继续专心一意向佛,最终转向天主。
只受几年教育的黄妈妈,是一个不知亲身父母属谁的养女,从小就必须帮养母开档卖云吞面。至适婚年龄时,配嫁给孤儿院里的一个孤儿。丈夫虽然是孤儿,但学有一技之长,养家活妻是不成问题。但结婚时身无积蓄,养母所要求的聘金则无法支付,分期付款成了双方唯一的解结方案。据她所说,每个月都需固定摊还一定数目给养母的日子,相当辛苦。夫妻俩亏欠养母的礼金在第四个孩子出世后,都尚未全部付清。幸而乡村生活,压力不大。四个孩子逐渐长大,她的丈夫亦从一个木匠发展为家私店老板。他们步入了富裕的佳境。如今儿女全已成家立业,每年新年儿女聚集一堂,女儿女婿都会给她送上大礼大红包,而且还会三不时带领他夫妇两四处游山玩水。她完全脱离经济困境后,更积极学佛,非常精进。哪里有法会,有法师讲经说法,有禅坐静修,都有她的踪影, 凡是寺庙举办的一切活动,她都不会缺席。唯一遗憾的是健康欠佳,学识有限,不能深入经藏,但是如此福报的晚年,已令好多佛友惊叹羡慕。
天质聪明的和妈妈出生于并不宽裕的家庭。自小就很会念书。并且懂得以优良的学业成绩,换起求学的机会。小时候就非常崇拜有学识的专业人士。她明白,唯有读多一点书才能脱离贫乏的困境,所以努力不懈的求学求智,如何困难都不轻言放弃。当父亲在她少年时去世的时侯,她嚎头大哭,悲恸父亲的永远离去,亦感伤也许会失去回校上课的机会,不能与同学再见面了。侥幸家里没让她即刻离开校园,但是往后求学的道路她已意识到将会更坎坷,她学会自力更生。自动自发百折不挠的完成她要完成的学业。
她与丈夫两情相悦理想相通, 但是两个都一无所有。 结婚后一切从零开始,携手打拼,勤奋工作之余,尚不忘努力求上进,不断提升自己。孩子出世后,省吃俭用,把钱全部储备给孩子往后的教育费。他们让小孩上最棒的学校,受最好的教育,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到研究院,以及一切课余之外的学习如音乐舞蹈等等。和妈妈在孩子的教育前,从不现穷,不说累。她卖车典屋提出养老的公积金,只为让儿女出国留学,心无旁顾安心在国外完成最高等的学业。女儿一毕业即嫁作他人妇,从此一切以夫家为重。儿子念了十几年书,应该是学有所成,但运气不济,工作两年,即遇到金融风暴经济不景,失业在家。孩子一出世即处心积虑为他们努力奋斗一辈子的和妈妈,步入晚年,还得继续为儿子的前途操心忧虑。如此成果确实非她所始料到的。有一些些心灰意冷,但除了感慨人定不能胜天,她不怨不悔,因为她相信一切皆是与儿女的前世因缘果报,亏欠的终需要归还。信仰,她依然笃定不移;修行,她仍旧坚持不退。她唯一幸运的是,学佛道上有老伴在旁相互扶持。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