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5, 2009

善人善事善因缘

随团21天,东征西讨,北攻南伐,辛苦其实是谈不上。但眼看人的劣根性,佛教徒亦难以幸免,非常懊恼。出钱的人要表现,出力的人也要表现。令我意兴珊然,再见法师为着人道关怀,改变人类的下一代,续佛慧命,努力,奔波,辛劳,让一个出家人违背自愿,到处不断攀缘,我心里难过。11 号回来心灰意冷,加上随团前十来天的熬夜翻译,脑力透支过渡,大病一场,呕心沥血(真的呕血)。三天里在床上,偶尔想起行程里的点点滴滴,其实未尝没有遇到善人善事善因缘。

(1) 与我相惜并合照的游美玲 (2)既使坐着观赏亦脸露笑容的顾大姐(灰衣白裤者)。
------------------------------------------------------------------------------------------------

在第一场表演时。遇到 Joane,一位职场的女性,一见如故。 她羡慕我有机会参与这末有意义的工作。他留下我的联络,期望退役后,和我一道并肩为如此类式的工作奉献。且答应我隔天会与我联系,会带一斑朋友来共同助养孤儿。果然,她助养了七位,还有她的那些友人,亦助养一二位不等。善心善动作,值得我们为他念佛。

第二场结识了一群年轻的女性。我在后座,偶尔听到他们不满的唠叨,说我们的义工在指挥他们,而他们只愿意配合本地组长的指示。我知道他们指的是排练义卖粽子的环节,於是诚如法师所教,趋前 busybody。我向他们详细解释,我们不是要越权,只是为避免到时可能会发生的混乱情况,让他们预先了解而已。出乎意料最后他们皆要求我领导,全依我指示行动。临走说再见时又拥又抱,依依不舍。希望我以后有类式的义务工作时,联络他们,他们一定会义不容辞做我的后盾。年轻又美丽的心,是我们佛教团体的明天。

第三场认识了顾大姐,见识了什麽是付出,什麽是慈悲喜舍。 我一到目的地就接触到她弥勒菩萨式的笑颜,并向我伸出一双充满爱意的手。操作时无时无刻不给我们方便和协助。让我们每个人宾至如归,毫无陌生的距离。顾大姐是长者的榜样,值得我学习。

在这一场里,我还交到另一个朋友药剂师游美玲。她想助养孩子但存在有太多疑点,一再与我交谈,最终释然,助养了两位。并交上了我这个朋友,互留通讯,还和我相拥拍照,以证此次相识相聚的因缘。我会珍惜的,美玲!

第四场接触到佛教大护法吴太。她在宣化上人的道场学习佛法,可是她对一切佛教其他团体所办的活动都鼎力支持,依法不依人的精神令人赞赏。她买了一本“一碗西玛的故事”,因为不谙中文,所以非常感恩英译者,让她有机会多了解一些有关这个活动的一切。当她知道译者即是我也。惊讶之余一直拉着我的手说谢谢。并留下她的住址电话给我,属付务必与她保持联系。不懂中文的吴太,对佛教的认真与认识,我难望其背。我一定要努力加油啦!

第五场与实习南转禅修的美露相遇。我曾经参加过此类课程,所以与她相谈甚欢。第一次见面,已似多年老友,因缘真的不可思议。她敬仰法师的毅力与愿力,羡慕义工拥有付出的良机,来帮助完成这麽一个有意义的任务。其实有一颗准备付出的心,已足够令人感温馨。更可况他亦无私的在献爱心呀!全团四十多人的餐饮她已经在供养,晚上还不断打电话给我,询问应该为孩子准备什麽吃的小糖果小礼物之类的事。美露呀美露,你真心的爱与关怀,相信大家都会与我一样,全看见了。

与随团来马的郑老师同车同房是在我离开前的一场活动。她是位非常不可多得的,舞台设计专业人才。且思想豁达,态度积极,抱负远大。他随发师十六年,协助法师续佛慧命的事业,无怨无悔,她学佛的正确态度与精神,诚实可嘉。她持戒清静,持经虔诚。她的造诣真的不是你我可望其项背的。我向她敬礼。

团队里的秀珠学姐,也许见识不广,学识不高,但她严守本职,默默工作,把本分内应做的须做的要做的,都做好,不多苛求,不多言语。值得所有义工看齐。 国和的勤奋,任劳任怨是团队里最合作的一位,他有忙必帮, 有求必应,充分展现了团队应有的精神。我感谢他让我明白义工也须具备 "不说 No" 的情操。另一个值得大家赞赏的是,不是司机的司机阿文。他的思想与行动一样敏锐,粗或细的工作,他都游刃有余,可说是文武双全, 而且非常自动自发。我相信 Yang Berhormat Ng (Y.B. Ng) 是有过市场学的培训与实际经验的。他帮人时持有不自私的正确心态是最可贵的。让我最感心疼的是白天驾车晚上算钱的夏太。 虽然在法师的信任下,众义工们的奉承下,她会有她的推动力和成就感。 可她对寺庙的真心与诚意的付出,有目共睹,这次活动的成功,她的贡献是不可没杀的。期望她往后能腾出多一点时间,培育多一些接班新人,把她的一些责任与职务, 下放给他们来分担。佛教团里需要如他一样标杆示的人才,她千万不可累倒啊!祝福她长命百岁,福慧双收。

Sunday, December 20, 2009

没有职位的职务

团队里有超过十二组别,我沾不到一席之位, 可又霸着一个位置,随团21天,吃喝住,浪费了多少资源,我只在其中的六天有工作,而且全是芝麻绿豆丁点的小事情。帮不上忙,心中蛮不是味道。

第一天报道去了行政组。第一件事是叫我翻译节目流程,多此一举的翻译,因为全部其实已经办好。 我的观察没错,做出来的翻本后来也不知去向。节目“闻鸡起舞” 我是英译为 Dancing with morning rooster,出现在荧幕上的是 Get up and practice upon hearing the rooster 的直译方式!后来,陆续分付一两件并不紧要的电脑操作工作时,已是深夜。或者又是误会了,我的专业在行政,并不专电脑,电脑专业是我的儿子呀!

第二天,我接触到一些些与行政有关的工作,帮忙协调团员住宿问题。但那只是十来分钟的小工作,转眼间我又是无所事事。

第三天早餐时接到一份应是生活组份内的工作,处理30位小孩的替换衣服。除此,团长的意思还希望我协助小孩的男教练,处理小孩在生活上,所面对的一些细节问题。我感谢团长对我沟通办事能力的信任,然而我会有用武之地吗? 团长不明白,太多人在关心着小孩的事,他们可是主角,我根本不会有机会插手。 我认为先与酒店的洗衣部洽商好价格,把小孩赃衣服安排去洗,完成这个任务,比较务实。

另一个任务上面交待下来的是晚上表演时负责义卖粽子,而且是带头的那个。市场销售我可是经验丰富。然而问题出现了,有人不希望让我这个外人站在前方啊,坚持要我去边落那行, 她指定谁谁应在最前方。无可奈何,我只告诉她,上方指定的是我负责。若要换人, 请与上方交涉, 后来他也只好不了了之, 没有再干预, 接下来几场我都在处理并顺利进行。。

第四天可说是我比较有事情做的一天。由于会所住宿的不理想,我协助寻觅旅馆并安排登记与分配团员的住宿。当检查完每一间房间,确定每一个团员没有问题后,我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已是深夜两点半。

第五天的特别任务是, 行政部一位年轻女孩要我帮忙替她提携并看管一袋文件, 我试探的问, 这袋东西是否须上下巴士都得随身带着, 他说最好如此。 天啊! 一袋重量不轻, 不珍贵, 也许也用不着的东西, 她要求一个长者帮她拎上提下。 离开前提醒她时, 还要要求我横过马车路,把那袋文件从巴士上拿下来交回给她。 虽然我并未照他的指示去做, 但却深深遗憾, 标榜关怀爱心的佛教团体, 年轻人的心态为何如此不可理喻!

第六天的是约一小时多的任务。把团长晚上表演节目前的开场演讲抄写下来,并译为英文,为司仪的翻译做一些准备工作。本来只要事前与团长沟通好,我勉为其难是可以当场为他翻译的。但是我坚持不掠人之美,尤其是年轻人,让他去表现吧!

除了每一场表演时的粽子义卖和安排小孩的脏衣服外出洗外, 我大致上没有什麽任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闲荡,发愣,无聊。诚如我同学所说的,大锄头拿不动,小锄头(笔杆)没机会拿,我们就犹如废人了!

每个团体皆有其原本的班底,每个班底都有皇亲国戚。不用筛选不必面试更不需要训练。来半场也好,一场也好,你在班底的亲朋戚友, 自然就会把制服及所需的用品交给你,并分配任务给你。当人一多,人人都要表现时,外星人如我们的就只有靠边站,等人指使了。在八打灵时,有带位义工跑来叫我带位,因为她眼睛看不清楚数字。我正在向前座努力推销粽子时,有帮忙义卖的义工跑来叫我去后面,因为有人要买,而她手中提着的一蓝粽子又是干吗的呀?每个人都站不好自己的岗位,都要做主帅的团体,令人窒息。

Saturday, December 19, 2009

忙碌的主管,闲透了下属

生活上不舍得布施财物,学习上吝予示教,职场上不愿传受经验,未能分工合作分享成果,食指对的永远是别人,这都是人之常情,利益冲突关系之下,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这种怪现象,在佛教团队里为什麽会那末突显?义工们为的是什麽?既使教育程度不等,经验不同,习气各异,但是大家学的可是同样的一种佛理呀!也许很多人不曾真正深入商业职场腹地,不明白争权,争利,争名,争出位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搞小圈子更令人疲乏不堪。期望在佛教团体有经验的主管级人士,能够无私地把工作下放给有心又有能力的新人去做,不要抗拒他们,排挤他们,助他们保持不退心,促他们继续为续佛慧命的工作奉献,你的功德将无可限量。

冷眼旁观跟随21天的团体,我得到一个结论,为何闲透了的下属会有一个忙透了的主管。问题是团体内缺乏真正的行政部门来贯彻所有的流程与方针。让自以为是的各组主管,持令剑当挡牌。以为每件事唯有她能做,唯有他可以值得被信任,唯有她可以把事情完成。所有一切的工作一手揽,一手包办。殊不知在管理学上,手上最多工作,台上最多文件的主管是最劣最差的主管。能干明智的主管是在谈笑间,属下已把工作整理好。

行政部是每间公司,每个组织与团体的灵魂,责任重大,不只在组织上,协调上,策划上,都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还必须确保工程行程流程的顺利。领导群需要一颗冷静,反应敏锐,和处事不变的头脑。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故障,任何一个部门遇到了困难,任何一个人发生事故,行政部有义务去马上了解,有责任去及时解决 。

我参与的团体行政部有二人,都不在做行政主要工作。其中一人专注在音响组合(MusicMixer),另一人则忙于人事与公关。唯有旅游和航空公司才有的票务部也有二人,主要任务大部分其实是在销售和财政范围内,奇怪的是他们还要上台处理颁奖等事宜。义工组既是人事资源部只有一人,很多时候在帮忙搬运道具和一些琐碎事。生活组两人要负责前台贩卖部。组织不详,人事不分,最后犯错的都不是自己。

假如部门和工作都划割清楚,各就各位,由行政部来主导贯彻。一切将如意吉祥。

能够在同一个信仰同一个理念的团体中共事,是件多麽幸福美好的事。这种难得的福德因缘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报。珍惜吧!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车子走了, 我不在车上。

一辆车子, 载了42个人,到了目的地,下了42个人。 再上回车时只有40个人,无人问,无人寻, 车子就这麽开跑了,扔下两个错谔的人在旅馆里,不知为什麽?因为确实明确的被告知的时间是三点,两点半从房里出来,大家却全都离开了。虽然后来再派车子来接走,但这两个人的“迟到” 已引起许多人的“睹目”与有些幸灾乐祸的“关心”。

再重新质询原先告知时间者,是三点吗?她说是,但不知道他们改了时间。不晓得当大家在议论纷纷时,法师存在些不满的问号时,她是否可曾第一时间替他俩解说?她可是干部里的举足轻重的灵魂人物啊!

身为一个佛教慈善团体的人员,对身边愿意一起尽力工作的同志,安全与否,存在与否的冷漠和不关心,令人非常心寒。今日淌若事情不是发生在本地,而是人地生疏的非洲,可想而知那两个人会如何惊慌失措。佛教徒连做人最基本的人性,在外应该相互扶持的概念都没有,实在令人感到挫折与失望。

奸险的职场, 常看到自私的人们,踩着别人的背脊以求出位,已经不肖。佛教团体里再看到努力让他人犯错,以表现自已能力的团员,更让人悲哀。关怀是无国界也无界限。但对身边人身边事豪无感觉的人,能有资格, 会有真心,对那些真真实实需要关怀的人们去付出吗?

佛教育我们的慈悲喜舍,不是挂在口里的,而是付诸在行动上的。可恶的人性会让人腐化,不能改变他,唯有远离舍弃他,再继续寻觅我的善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