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 底 12 月17 日,一个风和日暖的中午,老伴和我决定了放弃单身的自由, 在两位友人的见证下,签下了一纸互信互爱的终生契约后, 回办公室继续工作,直到 1977 年 9 月 25 日, 才正式公布天下我们结婚了。简单也不隆重。倒是妈妈和大哥在槟城为我们摆了十桌酒席宴请亲友,我们始得于与同事好友共聚一堂欢庆。
我们的唯一新娘车是一辆橙色volvo, 是老伴向老板借的。 我的好友肥仔林替我们漏月装潢拌饰, 司机则是新郎自己。 在我人生最美丽的日子,为怕钱不够用,我选择不到美容院,头发自已用发卷卷,妆亦随便由免费化妆师处理, 唯一让自己觉得骄傲的是, 我们的新娘新郎礼服不是租借的, 是量身订做的。我花了700 大元穿了一天后,卖回给礼服专卖店,拿回 350 元。而老伴的则在第二年转给他的二哥当他的新郎礼服。
当然我们的婚礼也有令同事朋友周围人羡慕的,那是我们必须花费两年积蓄的蜜月之旅。虽然回来后一文不剩,两手空空,但是17 天的台港泰之旅的新婚回忆,清晰追随我们直今,不曾退减。这一段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旅程,是我们重新打拼,努力工作时的一道奋激剂。
我们的薪水虽然不高, 工作倒是稳定。我们在第二年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当时还只是租住在每个月两百块的一间房间而已。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更长与他相处的时间, 我们搬家了, 搬到一间空间较大较靠近工作地点的房间, 还是租。 两个人的收入不宽厚,但省吃俭用,还是可以给孩子所有一切最好的, 包括吃的穿的,与我们老板的小孩没两样。
第三次搬家还是为孩子。第一,孩子逐渐长大,开始蹦蹦跳跳,需要更舒适的健康环境来成长。 第二,屋主养鸟,鸟羽毛会严重影响小孩的呼吸系统,不益健康。我们必须重新预算,最后决定租下一间单层排屋。 每个月多花将近 250 元,换来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空间的家, 虽然屋子空空荡荡,家私不齐, 但我们与孩子互动的空间却无限宽松。
女儿报到时, 我们刚过了结婚五周年。生活已稍微安定。有了两个孩子,负担是明显加重。 而且必须开始为孩子未来的教育,未雨筹谋。于是节源开支,把多余的一间房出租,并包其伙食,同时加入了自销行列。为省钱,我们从不曾外出用餐,十年如一日。但对孩子从昂贵的教会幼稚园开始, 小学,中学,出国留学直到完成大学,研究院,一切学费,杂费,课外学习费,买书钱,生活费等等所有有关教育的,我俩慷慨就义,从不言穷。
同舟共济,风雨同路三十五载,我们努力不懈用不渝的情感参和包容与体谅,一起把生命的波浪推向高潮。从无到有,共同拥有了一片灿烂。 一万多个早出晚归的忙碌岁月终于结束了,一切归复平静,原来我们共同期待的,最终却只是一个黄金的夕阳。
感恩老公“执我之手,与我皆老“, 人生有您相随相拌,我复何求!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中秋节的遗憾
今天是月圆人圆的中秋佳节。 亦是老伴正式退休后第一个华人重要的节日。没有月饼没有亲人的团聚,没有儿女的来电关怀,我们是有点儿落寂。尤其是老伴。往时他在公司还有一些些节日的喜庆氛围。 与同事一起分享月饼的时刻不再,他特别想念女儿,这个他几十年载上载下,引以为傲疼爱有加的女儿,盼望她,尤其是在团圆的节日里,为他捎来个问候,温暖他将日趋没落凋谢的身心,安抚他失去工作的不安。然而,他尚未意识到他的宝贝女儿,完成最高学位嫁人后,已深深受丈夫的影响,迷失在西方自我的世界中。也许再也不会记得养她育她爱她,对她牵肠挂肚,离她数万里外,孤苦伶仃逐渐年迈的父母。
我们以为她坚强的个性,可以影响她那不会人情世故的丈夫,引导他,让他慢慢学习他没有接触到的华人传统,延承东方美德。但完全没有始料到,受十二年中华教育,东方文化薰淘的女儿,会如此轻易的即融入那有点幼稚和自大自我的ABC文化里,遗弃了华人应有的伦理价值。
女儿本就叛逆,重友情不屑亲情,对朋友是掏心掏肺赴汤蹈火,对自身父母兄长,却可以不闻不问,甚至于有些不耐烦。如今山高皇帝远,再加上一个不宽怀大量不会体谅他人的小器丈夫,尤如雪上加霜,变本加厉,要她如其他人的儿女一样孝敬我们,简直是妄想天开,老伴期望太高了,养儿那可防老?古今往来永远不会变的规律铁证的告诉我们,父母的资粮肯定是儿女的, 儿女的却一定不是父母的。我们辛勤一辈子尽一切所能,培育了几十年的的女儿,离家出国留学十年,出嫁也才两年,与家人联系着的亲情竟然渐行渐远,关系越来越疏。我们不解,心酸,也无奈。没有了家人无私的爱护和支持,父母持续的善导和指教,我们恐怕这将会是她一生最大的损失 。
成功调养出一个出众的博士,是我们身为父母的荣耀,但若教养出一个不知感恩不懂思源的孩子,却无疑的将是父母一生的遗憾。
我们以为她坚强的个性,可以影响她那不会人情世故的丈夫,引导他,让他慢慢学习他没有接触到的华人传统,延承东方美德。但完全没有始料到,受十二年中华教育,东方文化薰淘的女儿,会如此轻易的即融入那有点幼稚和自大自我的ABC文化里,遗弃了华人应有的伦理价值。
女儿本就叛逆,重友情不屑亲情,对朋友是掏心掏肺赴汤蹈火,对自身父母兄长,却可以不闻不问,甚至于有些不耐烦。如今山高皇帝远,再加上一个不宽怀大量不会体谅他人的小器丈夫,尤如雪上加霜,变本加厉,要她如其他人的儿女一样孝敬我们,简直是妄想天开,老伴期望太高了,养儿那可防老?古今往来永远不会变的规律铁证的告诉我们,父母的资粮肯定是儿女的, 儿女的却一定不是父母的。我们辛勤一辈子尽一切所能,培育了几十年的的女儿,离家出国留学十年,出嫁也才两年,与家人联系着的亲情竟然渐行渐远,关系越来越疏。我们不解,心酸,也无奈。没有了家人无私的爱护和支持,父母持续的善导和指教,我们恐怕这将会是她一生最大的损失 。
成功调养出一个出众的博士,是我们身为父母的荣耀,但若教养出一个不知感恩不懂思源的孩子,却无疑的将是父母一生的遗憾。
Subscribe to:
Posts (Atom)